一周“主题说”: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的新引擎
广发视角看绿色金融,环保产业的新引擎
1、绿色金融改革已经从政策设计阶段过渡到了实践推广阶段,环保趋严和环保财政投资双重压力下,绿色金融推动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2、如何实现绿色金融?1)推动金融市场支持绿色投资;2)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PPP拉动社会资本;3)开展国际合作,将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
3、主题策略层面,我们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条投资主线:1)PPP主线。建议重点关注订单较多的环保类PPP龙头;2)“一带一路”主线。建议重点关注对外绿色工程项目订单增长较快或清洁产能合作较多的相关标的。3)地方试验区主线。绿色金融首批8个试验区圈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个地方,建议重点关注各地方侧重发展的绿色产业及相关受益标的。
引言
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我们认为,环保趋严和环保财政投资双重压力下,绿色金融试验区有望加快落地,绿色金融多元创新实践有望迅速扩张。
如何实现绿色金融?主要有三大路径:1)推动金融市场支持绿色投资,其中绿色债券市场率先高速增长;2)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PPP拉动社会资本;3)开展国际合作,将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条投资主线:1)PPP主线。引入PPP模式可解决中低利润环保项目的融资困境,建议重点关注订单较多的环保类PPP龙头;2)“一带一路”主线。亚投行、丝路基金、亚洲开发银行、金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海外投资方面越来越强调绿色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对外绿色工程项目订单增长较快或清洁产能合作较多的相关标的。3)地方试验区主线。当前阶段,绿色金融首批8个试验区圈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个地方,未来将形成示范性的借鉴经验,建议重点关注各地方侧重发展的绿色产业及相关受益标的。
1.1 环保趋严背景下,绿色金融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何谓绿色金融?根据2016年8月31日发改委等7部委发布的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官方定义,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从政策导向看,G20峰会后全球环保力度加码,今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2+26”城市环保督查、排污许可制改革等重大环保政策;另一方面,从环保投资角度看,绿色金融通过发挥市场和金融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为解决环保财政资金缺口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需求端看,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测算,至2020年前,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共需要14.6~29.9亿元环保支出,即年均环保资金需求量为2.08-4.26万亿元。
从供给端看,2016年政府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不到0.5万亿元,仅占全部财政支出的2.5%左右。因此,单纯依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环境治理实际需求,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以解决资金缺口、银行期限错配等问题。
从政策推动进程看,2016年8月31日顶层设计出台标志着绿色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表明绿色金融未来有望“由点及面”地向全国铺开。此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排污权交易、绿色发展基金等重点领域已经从框架设计逐步形成细化制度,并进行广泛实践探索。
1.2 如何实现绿色金融?金融市场&PPP&一带一路
1)路径一:推动金融市场支持绿色投资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率先高速增长,一方面源于能有效解决银行期限错配问题,创新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源于融资成本优势,发行利率较同类可比债券发行利率平均低21bp。今年上半年, 24个发行主体共计发行36支绿色债券,债项数量达2016年全年水平的73.5%;绿色债券累计注册1091.9亿元,发行规模共计696.90亿元,同比增长31.5%。从当前发行情况来看,未来绿色债券有望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覆盖更为广泛、多元化品种创新力更强。一方面,2016年绿色债券发行种类已覆盖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以及ABS等各类产品;另一方面,微观发行方式追求多元创新,如武汉地铁集团首试“绿色+债贷基组合”、北控水务集团使用可续期方式融资等。
发行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向更广。一方面,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估计,全球已发行的气候相关债券覆盖运输、能源、建筑与工业、农林、废弃物与水污染六大主题,其中大多未被作为绿色债券销售,市场拓宽空间较大;另一方面,2016年绿色债券的资金募集用途主要集中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以及污染防治领域,今年上半年延伸至节能、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类领域,投资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围。
此外,碳金融、绿色信贷等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也逐步落地实践。其中,碳金融市场相对独立,目前全国已有七省市试点逾三年,开发了如碳指数、碳债券、配额质押贷款、碳基金、碳配额托管、绿色结构存款等创新产品。随着下半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即将正式启动,我国碳市场有望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重点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等六大行业。
2)路径二: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PPP拉动社会资本
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中指出,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鼓励将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和其他绿色项目与各种相关高收益项目打捆,建立公共物品性质的绿色服务收费机制。同时,尤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
在PPP与环保政策加码背景下,绿色发展基金设立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备案的绿色基金共265只,其中2016年共成立121只,几乎相当于前四年总和。此外,中央与地方也正积极探索成立PPP引导基金,截至2017年6月,财政部与国内10家大型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了1800亿元PPP融资支持基金;财政部与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四川、新疆等地也均成立不同规模PPP引导基金。
PPP绿色发展基金的核心优势,在于运用绿色金融创新手段延伸产业链,将项目包内高、中、低利润的项目群捆绑在一起,使各产业链互相呼应降低风险同时提高整个项目包的整体收益。环保领域积极引入PPP模式可解决中低利润项目的融资困境,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政府方面,撬动社会资本可缓解财政支出问题;
社会资本方面,PPP模式集融资、建设与运营为一体,具有全产业链利润整合优势,有利于低利润环保项目收益率提升;
环保企业方面,企业可同时享受融资利润、建设利润和运营利润三层叠加。
3)路径三:开展国际合作,将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对外战略具有较高的绿色金融需求。一方面,“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资本密集型行业,项目地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生态污染严重;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投资资金缺口巨大,据亚开行预测,至2030年前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计将超过22.6万亿美元(年均1.51万亿),当前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只能满足约2.5%的需求,亟需通过绿色金融发挥杠杆作用。
此外,虽然“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发展滞后,但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较为丰富,具备发展绿色生态的资源优势,绿色金融发展空间较大,沿线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大量绿色项目有望带动国际产能合作和绿色投融资需求。
1.3 地方试验区先行,绿色金融有望形成全国扩散效应
绿色金融改革已经从政策设计阶段快速过渡到了实践推广阶段,并遵循“由点及面”的扩散路径,先结合试验区各自特点先试先行,最后形成示范性的借鉴经验向全国范围铺开: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主要任务包括: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支行,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立绿色产业、项目优先的政府服务通道,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等;
6月23日,央行、银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5省份8个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7月31日,浙江湖州正式启动了试验区建设工作,成为首个落地试验区。
具体来看,首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覆盖了5省份8个试验区,按照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及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浙江和广东,侧重于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第二类是贵州和江西,侧重于利用其资源发展绿色金融机制,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第三类是新疆,侧重于发挥其绿色丝绸之路的示范和向外辐射作用。当前阶段,绿色金融有望在5省份试验区“因地制宜”地率先开展:
浙江:浙江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严重,绿色金融重点在于整治行业、推动绿色制造,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未来将侧重发展探索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创新,并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绿色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新型绿色发展模式。
贵州:未来更注重探索绿色金融与大数据方面的结合,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和绿色企业项目库,对新型农村生产合作组织的绿色农业项目试点。
江西:江西绿色生态优、特色产业基础好。未来赣江新区将重点发展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优势产业集群。
新疆:新建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清洁能源相关高端制造业上有天然比较优势。未来绿色金融将重点推进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建设“疆电外送”、“西电东送”通道等。
1.4主题策略:建议关注绿色金融相关产业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们认为,绿色金融改革已经从政策设计阶段过渡到了实践推广阶段,环保趋严背景下,绿色金融推动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从环保投资的角度看,政府财政节能环保支出长期低于3%,且远低于每年环保资金需求量,绿色金融可通过发挥市场和金融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来缓解环保财政资金压力。
如何实现绿色金融?主要有三大路径:1)推动金融市场支持绿色投资,其中绿色债券市场率先高速增长;2)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PPP拉动社会资本;3)开展国际合作,将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认为,在今年环保趋严和PPP、一带一路等多重政策支持背景下,绿色金融试验区落地有望提速,绿色金融多元创新手段有望加快实践,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条投资主线:
主线一:PPP主线。引入PPP模式可解决中低利润环保项目的融资困境,建议重点关注订单较多的环保类PPP龙头。
主线二:“一带一路”主线。亚投行、丝路基金、亚洲开发银行、金砖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海外投资方面越来越强调绿色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对外绿色工程项目订单增长较快或清洁产能合作较多的相关标的。
主线三:地方试验区主线。当前阶段,绿色金融首批8个试验区圈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个地方,未来将形成示范性的借鉴经验,建议重点关注各地方侧重发展的绿色产业及相关受益标的。
【相关阅读】
来源:广发策略研究,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